
作者简介
时延安,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员,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顾问,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有影响的法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刘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有影响的法学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图书详情
本书对2022年引发各界关注的7个刑事案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点评,对这些案件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由此管窥当前犯罪形势变化的一些特点,反映我国司法机关在处理重大、复杂、疑难刑事案件过程中不断积累式前进。本书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努力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法学理论阐释和治理经验挖掘,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刑事法治进步提供良好的窗口和视角。
【媒体评论】
集腋成裘、积土成山,当代刑事法治的进步需要从细微处观察。本书以“诊微”命题,一方面由此揭示个案处理的法律适用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凸显当下犯罪状况的一些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卫东 以小喻大,见微知著,始终是“大案评点”系列丛书的特色。从个案观察刑事司法,可以洞悉刑事司法的运作过程,也能够切实感受到刑事法治的进步。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曾粤兴 本书的特色就是从细节处来观察刑事法治的进步。刑事法律实践就是从细节开始的,通过细节观察、“诊微”,可以更好地理解刑事司法活动,以及处理个案要考量的方方面面。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文华 这是一部刑事法学研究者与读者对话的案例书。无论是个案的处理,还是法律制度和机制的完善,都需要各界的关注、交流并形成共识。毫无疑问,这部案例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交流的窗口。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阴建峰 |
美妙而诱人的谎言
——鲜言操纵证券市场案 / 1
逃亡二十载,半生流离终落幕
——劳荣枝故意杀人、绑架、抢劫案 / 37
回家之路,走了 10744 天
——谭修义“强奸杀人”再审无罪案 / 65
铁链锁住的母亲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案 / 94
权利保卫的持久战
——易真武“敲诈勒索”被判无罪案 / 115
爱恨迷雾渐消散,正义归途终明朗
——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纠正辛龙故意杀人申诉案 / 138
二十八年申冤路,一纸错判毁终生
——张满“故意杀人”被判无罪案 /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