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邓小平的文风:文如其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思想风范,总是会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他的为人处事、性格品质。我们读他的著作,看他的讲话,都会感受到他鲜明的文风。文如其人,他的文风正像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简洁有力,思想深刻,个性突出。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邓小平的言论文章在平凡中隐含着伟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改进文风,要求在短、实、新上下功夫,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邓小平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我们学习邓小平的文风,对于克服不良文风、树立优良文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简短精练

邓小平的文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短精练。他一贯主张“文章要短而精”,反对开长会、讲长话,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办实事。我们看他的文章,真可以说是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没有长篇大论。用最简短的话,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清楚明白,这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也考验一个人的思想和表达功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收录119篇文稿,平均每篇2300字左右,其中1000字以下的文稿有68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短文同样可以发挥大作用,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他阐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等等,都体现在他的这些文稿之中。浓缩的都是精华,邓小平的文章讲话正像浓缩的铀,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图片

邓小平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正是在这篇历来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邓小平还说:“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

毛泽东也提倡写简短精练的文章。他在《反对党八股》的著名演讲中,所列的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文章以短为贵,以简为美。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中国历史上许多传世名篇,往往都是言辞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佳作。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出师表》,贾谊的《过秦论》,字数虽少却被千古传颂。毛泽东的“老三篇”都很短,《为人民服务》是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一篇是《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在党的七大上的闭幕词。

文章宜短,又要恰到好处。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文章讲话,也不是一味都要为短而短,而是宜长则长,宜短则短,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境界。邓小平同志的文章也不都是短文,也有重要的长文。比如,他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有9400多字,正是这次会议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他在1980年1月中共中央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长达21800多字,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件大事和面临的形势,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以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有近14000字,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二、质朴平实

如果说文章讲话的长短还只是形式,那么在内容上邓小平的文风则是质朴平实。这突出体现了邓小平的本色特征,他一生崇尚简朴,务实致用,反对烦琐哲学。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他的文风正是他的个性。与毛泽东相比较,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的相同点,都有平实、简练、大众化、通俗性的特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很大不同。毛泽东的文章讲话是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旁征博引,嬉笑怒骂,雅俗共赏,情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他强调的文章“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的文章讲话既注重逻辑,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文言白话交杂,古文、经典、俗语、谚语、歇后语信手拈来,夹叙夹议,收放自如,其文章也如其书法一样笔走龙蛇,神韵灵动,气势恢宏,浑然天成,展现出一个文章大家的才气横溢、文采风流。

邓小平的文章讲话则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不刻意讲究文采,不去引经据典,不讲空洞的大道理,说的都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真话、实话、大白话,却显示出直入人心、撬动历史的力量。邓小平的文章大多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邓小平文选》三卷一共收录了218篇文章,其中讲话、谈话占到总数的80%左右,尤其第三卷主要以谈话为主。可以说,邓小平是述而不作,他以言达义,言之成文,是以语言而不是以文字表达思想的大家。这正像《论语》并不是孔子所写,而是他的学生所记,然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邓小平以他的“论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

文风体现个性。邓小平朴实的文风,是与他朴实的性格完全一致的。陈云同志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邓小平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很少引用别人的东西,也不喜欢引用书本上的说法,谈的都是自己来自实际而又深思熟虑后的感想。英籍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评价邓小平说,他最伟大的品质是顽强和讲究实际。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在习惯了毛泽东的哲学宏论和形象比喻,以及周恩来儒雅庄重的职业精神之后,面对邓小平言语辛辣、单刀直入的作风,偶尔犀利反讽的插话,不喜欢空谈理论而喜欢着眼于极度实际问题时,我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把自己调整过来。”这些国外名人都注意到邓小平高度务实的个性。

文风承载思想。邓小平朴实的文风,是与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邓小平说:“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两条最根本的东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邓小平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打开了人们思想的广阔空间。

三、深刻透彻

邓小平的文风平中见奇,平凡中见伟大。所谓静水流深,海纳百川。他的讲话文章,说理简明扼要,分析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把宏大的思想和卓越的理念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邓小平深刻透彻的文风,也是他的个性使然。他善于抓大事、谋长远,举重若轻,不拘小节,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你看他打桥牌,登黄山,爱散步,喜游泳,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在自然从容中决策国家大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都体现出他的大度大气、大智大勇,正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处事高瞻远瞩,胸有成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邓小平虽然很少有像毛泽东所写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长篇大论的著作,但他的讲话文章长于说理,善于分析。邓小平说:“无论是开会发言、写文章,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正是通过说理和分析,增强了其思想和观点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看邓小平的讲话谈话,他的那些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要害、一语破的的表述,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一言九鼎的效果。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稳定压倒一切”、“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这些提法和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精神原子弹的强大威力。

伟大的理论在于它的深刻洞察力,它能够高屋建瓴,看到事物的极致,达到真理的境界。邓小平的思想观点之所以能够成为邓小平理论,也在于此。如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思考,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

基辛格评价说:“如今的中国——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多外汇储备,多个城市都盖起了高于帝国大厦的摩天大楼 ——这一切就是对邓小平高瞻远瞩、锲而不舍和实事求是的见证。”

四、鲜明创新

邓小平的文风,最根本的还在于创新。他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立一家之言,开一代新风。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者,邓小平当之无愧,而且是大德、大功、大言。


邓小平的每一篇讲话文章都有新意,他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从不愿意说别人说过的话,说的都是自己的新话。“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横下心来搞建设,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些新话都充分体现他的个性,极而言之,振聋发聩,一看就知道是邓小平的话语。

邓小平具有极强的个性。毛泽东评价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论文论武,邓小平同志都是一把好手”。又说他“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他个性鲜明,性格坚强,宁折不弯,不屈不挠。毛泽东提议由他来主持搞一个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他婉言谢绝:“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邓小平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大丈夫的“浩然正气”。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全新的见解,表现出坚毅果断的大无畏精神和非凡的胆略气魄。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些话听起来,真是让人精神振奋。谁能想象,说这些话的竟然是一位88岁的老人,在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创新的激情。

邓小平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以鲜明的风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全新的面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改革试验,其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写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改变了人类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李光耀评价道:“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他引领贫困的中国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指日可待。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有可能重走苏联的老路。”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人民,已经对邓小平作出了最高的评价,他的文章写在了中国大地上。

我们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的文风,就是要像他那样,做到短、实、深、新,以质取胜,以用为贵,更好地发挥以文载道、经国济世的作用。


刘应杰

(本文节选自《关于调查研究和文稿起草问题》,在中央国家机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被推荐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


《关于调查研究和文稿起草的问题》由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黄守宏作序,收录了刘应杰同志《关于调查研究问题》《关于讲话文稿起草问题》《邓小平同志的文风:文如其人》《我的读书经历与体会》等讲述关于调查研究和文稿起草问题的文章。讲述了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如何写好调查报告,内容贴实,文字功底深厚。内容涉及文风、取材、选词造句、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以文学巨匠的高度再次对文章应该如何组织做了汇总。内容贴切,文字功底深厚,是为广大读者提供如何写好调研报告的范本。 


刘应杰,博士,研究员。曾任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信息司副司长、巡视员、司长,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涉及宏观经济、区域战略、社会发展等方面,参与了党中央、国务院许多重要文稿起草和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