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谁说全红婵不会表达——央视采访看全红婵松弛感拉满!看来新闻采访确有诀窍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

她的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虚伪的迎合,更没有冠冕堂皇的台词。

记者董倩:训练很累,是吧?

全红婵:闹钟响了就在床上,觉得特别累,也不太想起来,早操也没去。

记者董倩:有累哭的时候吗?

全红婵:累哭的时候倒没有,跳的不好或者被说的时候就会容易想哭,想过很多次放弃,但想每天训练怎么坚持。我很乐观,有时候憋心里,不轻易讲出来而已。

记者董倩:你跟陈芋汐说(累,放弃)吗?

全红婵:我们俩都是跳台,我输给她,万一咱俩都成那样了,那谁都跳不好,那金牌靠谁拿?不能被别的国家拿去。

记者董倩: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是亲密伙伴,战友,但是一旦变成了单人,就成了竞争对象,是吧?

全红婵:在国内的时候是有吧。但是在国外的话,虽然是单人,但都在配合吧,因为我们俩都在互相帮助。

图片


记者董倩:但这一块金牌不是你们两个人都能得的,只有一个人能得。

全红婵:我们哪个人得了就等于自己也得了,因为都是中国的,谁得不重要。

记者董倩:真的不重要吗?

全红婵:不重要,因为国外的运动员也很想拿嘛,你要确保这一块是中国的,你才会更开心嘛。

她心无杂念,充满了大智慧,想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装进了国家荣誉,团队情谊,让人心生佩服。

全红婵:没有把前段时间好的动作都跳出来。

记者董倩:但是你是冠军哎。

全红婵:冠军而已(不是最好的自己)也没有特别好。

记者董倩:你好像不太开心。

全红婵:拿到(冠军)以后也没有特别开心,上一届是我拿,这一届也是我拿,不对呀,所以我就没有特别开心。

她只把每次跳水当做自己的一次展示,想要把最完美的动作展示给观众,她认为跳水是一项观赏性的运动。

记者董倩:如果你见好就收,可能吗?

全红婵:不可能。为什么要见好就收,因为你还可以更好,可以一直好下去。

记者董倩:你希望大家怎么对你,才有利于你发挥出你的成绩?

全红婵:希望以平常人对待,不想这么多人围着我。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讲。

记者董倩:为什么不敢想以后?

全红婵:万一想以后,现在不开心怎么办?还不如做好现在的开心。

17岁的全红婵已经是年纪最小的大满贯十米跳台运动员了。她的人生已经是许多人不可触及的巅峰,但对于她来说还不是她自己心目中的珠穆朗玛峰——她还可以更好。她从不羡慕别人,她有着自己的自信,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不满足任何人的期待,执着于当下,脚踏实地,不庸人自扰,不自寻烦恼,不内耗,只思考,努力去实现更好的成绩。

全红婵在巴黎现场回答记者的时候就说过,只有第一跳满意,后面都没有发挥好。

这是她的遗憾——她本可以跳得更好。

她只想尽力去打败之前的自己,不断地突破,把自己当作最大的敌人。

她的这种淡定从容,具有大局观,纯粹、质朴,打动着我们的心,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松弛”的力量。因为纯粹,所以才“松弛”,因为这种孤独的努力,所以才成长。

站在奥运的赛场上,她心里想的只有国家荣誉,只想要金牌归属于中国,谁得不重要。

她还特别乐观,不会给伙伴、观众输出负能量,她知道消极会影响士气,会影响团队发挥。

图片


我们经常看到她在赛场上高兴的手舞足蹈,那是她在传达积极的正能量,她的乐观、坚强,让她在队友、观众中的人缘特别好。我们也最喜欢看她古灵精怪、天真活泼的样子,浑身上下透出自信、勃勃生机,让每个国人都觉得自豪。

图片

记者董倩:“金牌之上还有什么更高的?”

全红婵:“我觉得其实还可以再拼一拼,去做到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记者董倩:“你想成为什么?”

全红婵:“我想成为我自己。”


“我想成为我自己”

在我们小时候,很多人都会问我们,你想成为什么?有的人会回答自己的榜样,有的人会回答自己理想的职业。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最真实的自我,去努力面对自己的人生,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才能不断让自己的内核强大起来。

记者董倩:你觉得你自己是不是天才?

全红婵:我觉得我跳好了,把训练做好了,那一刻才是天才。天才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其实这里每个运动员都很刻苦,我也可以称他们每一位都是天才。

全红婵明白自己的成绩是一天一天刻苦练出来的,她理解其他运动员的辛苦,也能欣赏他们的长处,17岁的她在获得了这么多荣誉后依然不自傲,不张扬,她从不认为有天赋就可以不努力,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努力才能获得成果。


看完央视《面对面》采访,令人深刻感受到了17岁的全红婵面对荣誉、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态度,让我们了解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带我们了解了与赛场上不一样的她。相比那些带有高高在上、无聊娱乐化的采访,央视的访谈节目《面对面》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自抒己见,凸显自己自作多情的高见,央视《面对面》采访亲切、温柔、友好,让采访对象能够静下心来,吐露自己的心声,这大概就是记者采访的意义吧!


新闻学科大有学问,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和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学习经历中,我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一所高校讲授新闻学的教授群体中,如果其中几位教授有新闻从业经验尤其是一线采编经历,那么这个教学群体更适合培养与新闻具体实践对接的新闻传播学人才。

此前我在多个新闻单位工作过并做过管理工作,我们招聘的新闻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很优秀,但也发现,确实有个别新闻学毕业生在一线采访后,还写不好一篇简单的消息稿,写不好导语,不会拟标题、不会提问、不会积累人脉资源,更遑论掌握新闻策划的本领。在全媒体时代,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都能自如地掌握全媒体的十八般兵器做好新闻或信息传播。

本书内容涵盖全媒体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选题视角的确定、新闻策划、标题制作、新闻评论、新媒体文案的打磨与爆款标题的写作等,将当前全媒体行业写作高手的实践范例与应用新闻学基本理论有机结合,与优秀全媒体新闻作品赏析紧密结合,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是读者快速成为全媒体写作高手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