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永不熄灭的马灯 永远燃烧的火炬
来源:大公网   发布时间:2024-07-19   浏览次数:


——《红蓝交响:与时代同行》抒情长诗创作手记

什么是“红蓝融合”?

百度词条这样解释:“ 红蓝融合 ”(Red and Blue Fusion)即传统 + 互联网,“红”是政治本色,是红色基因,是光荣传统的原色调,代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蓝”是时代特色,是信息网络、科技发展的主色调,代表信息技术,是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时代特色。红是主体,蓝是载体,融是大势,合是目的。说到底,就是顺应发展大势,运用“传统 + 互联网”理念,使优良传统的“红”,与信息技术的“蓝”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功能耦合,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阵地上高高飘扬。

2022 年9月20日,《“‘红蓝融合’:传统 + 互联网”军队政治工作创新探索研究》荣获全军军理论成果奖一等奖;

2023 年10月8日,“红蓝融合”新媒体矩阵全面上线;

2023 年11月14日 ,“红蓝融合 GPT”某课题通过立项评审;

2023 年12月20日,关于“红蓝融合”在军队政治工作中创新研究与实践运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在北京开题……

由此可见,“红蓝融合”是一束与时代同行的光——我为“红蓝融合”作诗以记,算是一份“时代沉思录”。

什么是“红蓝融合”渊源追溯?

“红蓝融合”是不是熠熠生辉、灼灼生华的时代创举?是的。

那这创举是不是横空出世的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肯定不是。

“红蓝融合”是创新,同时也是守正;是与时俱进,同时也是回归传统;是一把熊熊燃烧的时代火炬,同时也是一盏不曾熄灭的遥遥马灯。

红色初心与时代最前沿的科技相“+”,传播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主张,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是我们同人民大众心心相印的法宝,就是我们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

只不过,今天是互联网的蓝海时代,而那时,报刊、电台、演讲,就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

回首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从《湘江评论》到《新青年》,从《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到《论持久战》,从《沁园春·雪》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按今天的时髦说法,毛主席的每篇诗文都是“爆款”,掀起了时代的思想狂潮!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披肝沥胆风雨兼程,从旧中国田野乡间调研的马灯小道出发,筚路蓝缕,走过万水千山,一直走向辉煌胜利的火红江山、碧海蓝天!

由此可见,“红蓝融合”是一团启航于百年之前、从历史照进现实的火——我为“红蓝融合”追根溯源,亦是一份“历史备忘录”。

什么是“红蓝融合”创新实践?

“红蓝融合”理念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问题导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站在中国看世界,还是站在世界看中国,都会唤醒我们心中须臾不可懈怠的忧患——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趋激烈的舆论传播战场态势,“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严峻考验,“人心的阵地你不占领,就会有人占领”的现实挑战——“红蓝融合”,正是诞生于这样的历史坐标与时代经纬。

“红蓝融合”,是以军队政治工作创新探索的身姿登上现实舞台的。它以“我们的天空”、“我们的太空”等新媒体矩阵为发轫,以大量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为载体,不断推进实现着“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形象化表达、生动化展开、具体化落实。

“红蓝融合”在军队政治工作中展现出的鲜明时代特色,迅速引发了从军营飞向广阔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溢出效应”、“军地呼应”。各行各业的领导和群众,惊讶地赞叹着“红蓝融合”在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团结人上的“奇功妙用”,同时蓦然发现,一座座校园、一个个厂矿、一片片园区社区、一个个城镇乡村,“红蓝融合”创新实践“学习基地”、“教育基地”、“创业基地”、“共建基地”、“振兴基地”等各种牌子,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天南地北。

军心民意,世道人心,团结一心,守正创新,“红蓝融合”润物无声,春色满园。

由此可见,“红蓝融合”已经成为一道星火燎原的风景线——我为“红蓝融合”创新实践而歌,更是一份“现实启示录”。

“时代沉思录”,“历史备忘录”,“现实启示录”。以上三个问答,就是这部“红蓝融合”长诗的来历。我以“初心使命”、“江山人民”、“国之大者”、“其命惟新”为四个小标题,分作四个章节结构全诗,其义自彰。

我写诗三十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尝试写这么长的一首长诗。2023 年 1 月到 6 月,半年时间,沉浸其中,深感这是一次洗心之旅,我的心头,闪亮着永不熄灭的马灯,永远燃烧的火炬。当然,我虽尽力,但终觉思想学力捉襟见肘,言不达意而未能匹配“红蓝融合”理念之宏阔高远处,还请诸位方家读者指正。

在此,感谢“红蓝融合”创始者和这个信念如磐、理想如山、生机盎然的创新实践团队,以及给予“红蓝融合”事业热情关心关注关怀的人们,他们是“红蓝融合”创新实践中心王涛博士,“红蓝融合”研究院刘玉海院长,北京、内蒙古、山西、青海、湖南、云南等省市区军地各路“红蓝融合”创新践行团队,遍布军营内外的“我们的天空”、“我们的太空”、“中部号角”等“红蓝融合”融媒体矩阵各路编辑团队,在“红蓝融合”创新实践发展过程中投入心血作出贡献的段世文、王英志、石海明、危立平、赵凤鸣、解晓静、侯森、席伟、李子波、张文军、赵建华、张严、毕可弟、任国强、刘元旦、喻鹏、张秦、牛萌萌等专家学者、同志战友……这个名单一定难免挂一漏万,因为在“红蓝融合”创新实践的征程中,为之夙兴夜寐、奉智献力的团队和个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是“红蓝融合”事业的中流砥柱、时代翘楚——而正是他们,让我得以从“红蓝融合”这个视角重新审视党史军史,并用长诗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沉思、备忘和启示。这是我的任务、使命,也是我的荣幸。

感谢陈怀国、陶纯两位当代优秀军旅文学家,他们以深刻的见识、深厚的情感、深沉的笔墨为这部长诗分别作序,也是为“红蓝融合”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助力。

感谢中国言实出版社同仁,为这部小册子付出的心血。

感谢所有与“红蓝融合”携手并肩、风雨同行的人们——与“红蓝融合”同行,就是与时代同行,就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心怀家国,战斗不息,奋斗不止。

祝愿“红蓝融合”之树常青。

2024 年 2 月 14 日夜~ 15 日晨,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