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重构乡土小说价值走向 评符浩勇小说集《太平年关》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4-07-11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有了多向选择,也丰富了作家的文学。金融作家符浩勇的短篇小说集《太平年关》语言优美,情节跌宕,饱含哲理,对乡村的发展高度关注。该小说集收录的十七篇近作,主题各异。作者以温情而又深情的笔调,把进城或返乡的农民形象推到读者面前。

农村人进城,虽然没有技术和文凭,但其自有生存法则。在符浩勇笔下,收废品的詹承宜和张连喜便是各自谨守心中做人法则,用他们各自生存方式行走于城市中。詹承宜进城收废品,目的很明确,赚钱回农村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张连喜与詹承宜同村,两人为了省钱常常约同一辆车进城。詹承宜是生活中的挣扎者,是小我的体现,张连喜为人处世堂堂正正,是人性中的大我。如同鲁迅先生《一件小事》中的那个车夫。

起初,詹承宜收旧货废品很顺当,然而小区管理不善导致失窃,物业管理处不得不严格管理,闲杂人等不得入小区,这给詹承宜设置了障碍。生活关上了他的一扇门,好在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另一个人物的出现,给予詹承宜希望——詹承宜的老乡、保安班长。不过,这位老乡的帮助不是无偿的。对詹承宜贿送的名贵烟酒的贪婪,给他的跌落埋下伏笔。后来,因为詹承宜给小区的李总找到了珍贵的日记,还他真相,李总答应收下他的儿子做保安,而老乡班长却因失职而失去了工作。

《最后的余烬》里张连喜是个蹬着三轮车在路口卖小吃的商贩,他卖的食品价格低廉,靠薄利多销。烧烤食材有鸡翅、鱿鱼、热狗、羊肉串、豆腐干等十几种,顾客以学生居多。生活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看不尽的剧本在演绎。小本生意的张连喜对安全食品做得十分到位,但仍然被误解为垃圾食品。可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对张连喜的儿子来说却是奢侈品。张连喜虽然勤劳、能吃苦、有奉献精神,但命运不因此而特别眷顾他。可贵的是他依旧笑对人生,努力打拼生活。

《道德经》里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用来评价这本书的作者恰到好处。作者善于抓住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塑造出张连喜这种游走于光怪陆离、人性变幻的城市里,却依旧保持人性本真和魅力的文学形象。

《归途同乐》描写三个农村进城女孩秀秀、盈盈和兰兰从广场归家的故事。归家途中,三个女孩各自遇到不同的经历,各自浏览到不同的风景,情节虽然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盈盈做好事却被人冤枉,秀秀担惊受怕却遇上好人,兰兰受到了幼时玩伴的漠视——就像摇滚歌手齐秦所唱的《外面的世界》一样。她们的“乐”饱含了太多的酸楚。

《山里槟榔香》的行文和构思,自成一体,这是一篇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的题材小说。现实中,槟榔寓意爱情,而小说则别出心裁,用槟榔寓意宝旺和玉秀异性之间的纯洁友情。宝旺为了保护姐姐把家暴姐夫打伤出逃,却幸运地遇到了心地善良的玉秀和她的家公老爹。他们用真诚和信任治愈了宝旺的恐惧和创伤。

《溪边的秘密》《进山记》《忧郁的花期》《姐姐的酸杨桃》是一个系列,描写了少年牛雄和青年牛雄在成长过程中对待友情虔诚的态度,把一个乡村少年诗意般的执着渲染得淋漓尽致。万物会生长,会变化,也会消亡。情感是,友情亦是,生命也一样。作为读者,能从中得到某种暗示,便是作品的意义。

《回故乡》主人公林江桦从城里回到故乡,身份由故乡的主人成为故乡的过客。在家乡遇到的在名利场浸淫过的一众发小,体验不好,心情矛盾。《回故乡》刻画了时代大潮下的众生相。

《红木棉与母生树》书写了回归乡村的本原,分两个故事《去看红木棉》和《寻找母生树》。《去看红木棉》中,吴老师有个得意门生吴宏强做了昌化江的副县长,吴副县长不忘师恩,盛情邀请吴老师去看红木棉。然而,当吴宏强得知儿时“手表故事”的真相后,对吴老师的态度马上来了个大转弯。作者把吴副县长由感恩之情到沮丧之情再到厌恶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太平年关》诠释了一个道理,爱是无法隐藏的。因为有了这些无法隐藏的情,小说才具有旺盛的、永恒的生命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