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高考“避雷”案例来了!主角现身说法!附精选避雷案例及书中精彩对话——赶紧收藏!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7-21   浏览次数:

小时候的乖乖少年,升入高中获得“自由”,彻底放飞自我。先沉迷小说,再沉迷游戏——嘉林的高中三年,两年时间几乎都浪费了……

 

家境优渥的千诚从小就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爸妈给兜底,一路玩玩闹闹上到高三……

 

雯雯的中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玩手机、选科失误、课堂“摆烂”,成绩起起落落,早恋又失恋,补习又落榜……

 

高考成功的案例千篇一律,高考失败的故事则各有各的曲折。

 

近几年高考人数居高不下,高考竞争持续激烈。高考考生有成功者,也有令人遗憾的触雷失利者。面对高考失利,有的学生反躬自省,最终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等的名校。

 

720日下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高考的30个“避雷”案例》新书发布会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召开。多位高考专家、“避雷”案例中的主角现场谈及了高考“避雷”的话题。中国言实出版社总编辑朱艳华、副总编辑廖厚才与会。

 

 

精华高考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自勇指出,高考的成败不只取决于智力,还取决于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倾向,家长和学校应通过启发、引导、帮助,使孩子避开雷区。他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提供参考,照明前行的道路,更高效地学习。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升学规划校长何艳丽认为,人生没有捷径,少走弯路就是捷径。高考有目标很好,但有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却让学生压力非常大,最终会影响发挥。错误的认知容易让孩子形成畏难情绪,从而很难在学科中有所突破。家庭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水平发挥,希望本书可以对高三学生家长提供宝贵经验,让他们知道高考这一年,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何校长对家长提出两点建议:跟孩子一同制定升学目标,做好规划;不能孩子有问题,家长就去解决,要做“教练的家长”,引导孩子分析问题。

 

 

精华品牌负责人丁忠文说,要为孩子做一系列规划,引导孩子走出困境。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高考的30个“避雷”案例》中的主角冠初也现身说法。当年,高考“触雷”后的他反躬自省,最终考入了中央美院。

 

冠初说,方向大于努力,方向包括学习方法、专业选择等。高考生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思考怎样发扬长处、规避短板。长期提升自己,才能得到质的飞跃。高考关键是提升认知,坚持,每一次坚持都会筛下一批人。

 

 

中国言实出版社总编辑朱艳华教授指出,相较于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也是必须的,不能忽视的,是社会和出版单位需要重视的。他认为,高考对党和国家来说是人才选拔,对个人来说是能力培养,对家庭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关注。朱艳华总编辑认为,本书从众多案例中选出30则案例,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与会嘉宾、专家认为,提炼总结本书主人公的高考“避雷”体会,有以下几点。

 

——学习不能做“独狼”。融入环境对学习来说十分重要。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资源。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与他人建立关系,平等对话,团结合作,是从小就要学习的课题。真正的发展一定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

 

——最不想干的事情,恰恰是必须要干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潜心提升弱科,真正补齐短板,才能如愿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与专业。

 

——勤于练习,保持状态。要勤于练习,保持手感,维持好的学习状态。即便100%掌握了知识点,也需要反复练习,只有通过紧凑、有序的练习,才能保持一种聚焦问题的意识,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实现精益求精。

 

——要有自控力。自律者以心生律,他律者以律制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学习,进而产生自律的学习行为,就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学会接受制度化的他律的制约来控制自己的内心,进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经过一段时间他律之后,慢慢进入自律状态,最终静心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完善的计划。合理的目标源于对自己和高中学习规律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学习的挑战是什么,困难在哪里,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情况。刚开始制定的目标不宜过高,一旦感受到目标不可达成,就会面临情绪上的巨大挑战,心慌、焦虑、失落、失去希望,就会停止努力。同时制定的目标不仅需要包含结果型目标,也需要包含过程型目标。没有目标,任何方向都是逆风;找到目标并制定合理的目标,便会成为一匹黑马。

 

——参与竞争,与压力和挑战共舞。参与竞争的过程会有紧张、焦虑、疑惑、迷茫、失落,也会有兴奋、喜悦、投入和成就感,是一种很丰富的体验,也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学会打逆境球。就像打球一样,所有人都喜欢“顺风球”,这样更利于发挥。但是,球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真正的球星,并不是进球最多的人,而是在逆境中能够帮助球队进球或取胜的人,这叫“逆商”。很多时候,逆商决定了是否能成功。

 

——主动进行情绪调节。当发现自己有较明显的消极情绪时,需要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将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虽然不能带给人愉悦的体验,但是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它们往往传递着重要的警醒信息,引导你重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及其根源,从而避免犯关键性的错误。不要沉溺于消极情绪,不要恐惧或逃避消极情绪,而是要勇敢面对并善于从消极情绪中提炼出信息,只要提炼出了消极情绪的意义,就实现了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最重要的一步,真正做到情绪自我调节。

 

 

 

★☆问:当觉察到自己分心(开小差、发呆)时或者在做偏离正确方向的事情(玩手机、看小说、看剧、聊天等)时,如何进行自我指导?

答:第一步:停。

给自己下指令“stop”,同时脑海中想象一个停止信号,可以是红灯”“警铃声”“停止标识

第二步:想象。

一是把与你正在做的事情相关的东西(比如手机、小说、电脑、电视等)想象成一个穿着漂亮衣服,打扮得很讨人喜欢,手拿各种玩具,看着笑容可掬,实则心怀鬼胎、面目可憎的怪物。它的任务就是不断诱惑你,吸引你进入它的领地,限制你的自由,吞噬掉你所有的雄心与热情。

二是想象自己在一天结束之之后,没有完成任务时沮丧、懊悔的样子,越清晰越好。

第三步:反思与追问。

反思、追问自己的目标。目标已定,不能更改。

第四步:决定。

基于你的目标,你现在需要做什么。是目标决定你此刻需要做什么,而不是你的欲望和情绪。你必须将主导权交给目标,遵循目标决定的规则。

第五步:做。

不要耽搁,马上开始行动。

 

★☆问:如何提升自己的抗挫力?

答:第一,在受挫的时候不需要归因于自己不好或自己能力不足,而是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归因于自己不好会唤起一种羞耻感,这种感受会降低信心,也会降低行动力。而归因于努力不够就会感受到希望,也会开启更好的行动。

第二,要树立和培养成长型思维。不需要用自己做得好或坏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本身就是变化的,多做事情,多思考问题,多经历上下起伏,多与不同的人交往,就是让能力获得提升。现在自己的能力肯定不会是完善的、令人满意的。如果一直都处于顺境,那就很难暴露真正的问题。

第三,遇到挫折很自然地会产生失落和难过的感觉,当自己觉得不舒服时可以去体察自己有哪些情绪,越细致地觉察和区分情绪,越能从情绪中走出来。比如,你可能同时感受到失落、自责、内疚、焦虑、担忧、愤怒等复合情绪,给自己一个目标,尽可能细致入微地体察出自己的情绪。而只有保持距离,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当你努力在觉察情绪时,实际上就是让自己从情绪的旋涡中抽身出来。

第四,做得不理想时不要自责,要体谅自己,理解自己,不要一直批判和指责自己。越自责,越无力。好的方式是真诚地接纳自己可能暂时还做不到,同时看到自己的优点,哪些地方还是做得不错的,保持一种充满希望和动力的状态,能够为所当为。

有些人很完美主义,达不到自己期待中的样子,就会失去动力和兴趣。他们只能创造顺境然后尽力保持,但长期来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同学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适应性更强一些,不仅要适合打顺境球,还需学会打逆境球。

 

 

★☆问:怎样提升自己的自驱力和自控力?

答:第一,要确立清晰的、有激励性的目标。目标的难度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过高。过高的目标容易进入负向增强循环:达成不了焦虑难以进入思考状态更学不好更焦虑更难以真正学习更焦虑不学习。而不断实现目标这件事可以作为驱动力促使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建立目标能达成的信心。定了目标但是心里觉得可能实现不了,那目标就是无效的。要产生一种感受:只要我能够围绕某几点去行动,目标是非常有希望达成的。

第三,投入到学习中,创造心流体验,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学习取得进步的成就。这需要培养自己学习时专注的品质。接纳自己可能会比较频繁地走神,当发现自己走神或者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要迅速提醒自己回到学习中。

第四,学习一些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有人比自己强很多是很自然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在认知上去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是否有必然性?这件事情有什么潜在的好处?我能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什么?通过思考将自己的思维调整到正向,将情绪调整到比较平和的程度。

第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制订非常详尽、具体、可落地的行动计划并对自己进行激励。想做到和能做到是两回事。想做到是期待,能做到需要有实现改变的意志。计划需要考虑到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提前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当计划完成后,对自己表现好的地方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对自己表现不够好的地方进行合理归因。

第六,在对表现不够好的地方进行归因时需要注意:不要归因于改变不了的因素,比如,运气、外界环境的不可控、教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等等。归因于自己可以影响的因素,比如,沟通方式、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心态调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