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每一次抵达都是新的出发”:读《快递中国》
来源:诗刊社   发布时间:2023-02-21   浏览次数:


曾子芙 诗刊社


初读王二冬的《快递中国》,会觉得这是一部布满了坐标和定位的诗集,里面有各种各样纷繁的和物流有关科技专业名词,也有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各个地方的各个城市地标和村落的名称。很硬核,很跨界,也很技术流。

 

但进一步阅读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纯粹地用工业化运作场景而铺陈出的工业诗集,它虽然涉及了当下快递行业里工业化的部分,写的也是快递从业者们穿梭在迅速发展的科技和巨大的工业化城市建设间的生活呈现。但这是一本写“人”的诗集。

 

人类学家项飙曾在《文化纵横》的一次专访里提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其目标是要建设一个“韧性社会”,这里边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重建附近”,“附近”即以每个个体为圆心,能维持他生活正常运作500米范围内的群体和条件,从最初500米出发,以附近为基础和参考来理解大的事情;尤其是要关注那些维持城市基本运行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会在特殊时期被短暂地被看见,但一旦生活维持正常的运转后,他们又会被忘记,在现实中并没有改善他们工作生活环境。而重新发现我们附近的人,不仅意味着重构当下我们所处的要和陌生人频繁相遇的共同空间,更意味着重新激活维系社会共同体的活力和凝聚力。

 

王二冬在《快递中国》里以生活为题材,巧妙地展现出这些出没在我们附近500米内,维持我们生活正常运转,却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群陌生人的现实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识。在他笔下,快递工作者们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会经历各种困境,也会承受体力上的考验,“他负重攀登,汗水从低处往高处流淌/当他站在顶峰,触摸星辰/却又想回到尘埃,甚至回到密封的/包裹里,像一粒种子从瓜秧/退回瓜瓤,而后退回土里”(《任何一个家》)。他们也足够坚韧,在极度繁杂的工作中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他把快件拿在手中、抱在怀里/扛在肩头,也绑在小腿肚子上/只要他跑起来,快件就有了新的生命”(《每个人的操场——兼致快递员栾玉帅》),他在书写中细腻地表现出对快递工人生活、以及对他们劳动环境、社会地位的关注,让我们关注到快递从业者这一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他在写作中把自身情绪淡化,支撑起广阔的视角,以诗的形式统摄一类群体中的单个个体经验。每一个快递都连接着一个不同的人,每一个人背后都有我们所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就包裹着全新的情感世界,他们是每个普通人与更广大世界的关键中介,快递将无数个小世界连接在一起,构筑出更丰富的情感网络,伴随着诗集整体结构的编排,这些诗歌的整体氛围由纷繁叠加的放射状地坐标式地展开,并适时地回收,将情绪和表达落到每一个人真实的生活中。从而我们可以说,《快递中国》这部诗集,它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特点,通过对现实的再现,表现个体经验的在时代变化下在场的辩证性,从而具备一定的社会议题性。

 

相比于他之前的创作,诗人王二冬在《快递中国》里采用了更加平实的文字来书写,清新、自然地描绘了生活的真实情景,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美好愿望,从而更加贴近生活。在《快递中国》里,每一个快递行业的从业者脱下整齐划一的工作制服,展现出来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平凡、焦虑和困惑,他们不再是大产业下的一枚小齿轮,而是落在荷叶上每一滴都独一无二的露珠,在工作之余,也会聚在一起,捡漏似的地搭建一个能够休息放松的场所,“电动车灯把一小块草坪照得像桌布/铺在夜的荒芜中,大地的窗逐渐开放/两个大篮筐倒扣于中央/上面摆满餐食和啤酒/五个快递小哥围坐于此”(《河边野餐》)在工作中,在和人的相互接触中,不断总结出更加体贴、踏实的工作经验,“大件在上、小件在下、紧急的放中间/IT刘的靠里、老师张的朝外/出租王和护士孙今晚要值班,放门口的柜子/赵奶奶的面粉和大米,天亮要先送过去……/送快递,被你送成了一门学问”(《北京梦——兼致快递员宋学文》)。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微信步数排行榜上、小区楼道的拐角处、村口的树林边、路边的街灯下……他们在我们“附近”的“在场性”也随之被进一步地凸显出来。

 

在写人的过程中,他也不忘展现我国当下快递行业的样貌,我们在他的书写中能看到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中心“亚洲一号”,如何智能、高效、精细作业地完成博物馆里藏品的搬运工作,集扫码、拣货、集包等一系列环节的流水线作业,能把快递运送到更高更精准区域的无人机、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传统快递行业的认识,感受到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整体国力强盛的侧面展现。快递从业者们用脚步所丈量的山川河流也在一次次奔跑中变化着,快递行业的整体的专业化和科技化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坐标经由快递的奔跑又连接起了山川与城市、过去与未来。

 

最后,我想再提一下在这部诗集里无处不在的“东河西营”。“东河西营”是王二冬上一部诗集的书名,也是他的故乡,他无比熟悉东河西营的人事、人情,珍重地观察着故乡的人们的生活,从而还能在《快递中国》在这样一本写作题材无比缩小且集中的诗集里,持续不断地掺入东河西营的元素。东河西营的穿插出现,也正好能同他之前的写作接续下来,我们能继续看到在《东河西营》里坚韧得“像一棵爬满东墙和竹竿的苦瓜”的祖母,在《快递中国》里,她对世界最远的边界的认识,从离家三十公里的大王村慢慢走远,有了新的认识;《东河西营》里的大姨、老王、小快递员……他们的生活在《快递中国》里依然在继续。

 

正因为诗人有情,所以能看出这部作品背后是驻扎着根的。在他的叙述中,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与他所书写的人们共情,忧虑着他们的忧虑,欢喜着他们的欢喜,在饱蘸着细节和情绪的笔触下,每一个在快递行业工作的人们的生活就有了能让人珍赏的性质。岁月绵延,诗歌不再仅仅是一个让我们走进这些工作在快递岗位上的人们生活的窗口,而是一幅地图、一种陪伴、一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