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抒写新时代的军旅雄风——读刘笑伟诗集《岁月青铜》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

打开刘笑伟的《岁月青铜》,雄浑、激昂的军旅气息扑面而来,既有钢铁集结、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也有军营观月、荷戈行吟的诗意时刻。他将我们带入一个个鲜活的军旅生活现场,全景化地抒写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英勇风姿,为当下诗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雄壮之风。

如谢冕先生在序言中所说,这部诗集“底色是绿色的,战车、炮筒、将军和士兵,满眼的绿色”。如果说绿色是这部诗集的底色,边陲雪山的白色是一种衬托,那么耀眼的红色则是这部诗集的主色调。诚如诗人所深情抒写的,这红色是“在我身体里凿出的颜色”,深深地烙印在这部诗集的纹理中。《描红》叙写的是西沙石岛老龙头石滩上“祖国万岁”四个红字背后的细节:“那一天,一位中国士兵/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描红/把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染上颜色/他没有用颜料/他用了一代代的士兵/忠诚热血里最隐秘的那种红/最无悔的那种红/汗珠和血液提纯出的那种红/忠诚和大爱冶炼出的那种红/仅仅一滴,就会让军人沉醉的那种红。”刘笑伟的军旅诗,善于在日常化的军旅生活中提取细节、提炼诗意,“描红”是细节里的大爱,是深入骨髓的忠诚,在虚实相生的叙写中,一幅幅红色的历史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闪过,使其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这红色,是血液里的热情,是基因里的忠诚。它是常年驻守雪山边陲的士兵对于亲情的渴求,“一片火红的围巾/即将点燃雪山”,同时还是解放军进驻香港时的澎湃激情,“看,我周身滚烫/通体鲜红/谁能阻止青春的滚烫”,更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开山岛的旷日深情,“为祖国/天天捧出那一抹高于天空的/最鲜艳的红”。这是红色精神在祖国各个角落的定格,是中国军旅诗人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诗学实践。

不仅诉诸于“红色”的视觉抒写,《岁月青铜》还奏响了自然万物与热血战士相互激荡的多声部交响曲。这里有军号、拉歌等交汇形成的“大片的歌声”,“大片的歌声,在士兵的嗓子里奔涌/宛若黑蓝的海浪拍打着日落时的海滩”;有太阳下铮铮铁骨的弹奏之声,“太阳如诗,充满音乐的力量/汹涌澎湃,弹奏战士的铮铮铁骨”;有夜空下热血的涨潮之音,“热血在脉管里涨潮的声音/心跳化为战鼓/锤击着天宇巨大的鼓面/让星星溅满夜空”;在声响的合奏中激荡出天地自然的雄伟气魄和中国士兵的阳刚之气。

置身于伟大的和平时代,我们阅读着刘笑伟声色齐俱的军旅诗,在对祖国的强军伟业发出由衷赞叹的同时,难免会感叹历史上战争的残酷,弥足珍惜当下的和平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在这个面向之上,刘笑伟在其多年军旅生涯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富深意的思考。他推崇尚武精神的背后恰是对生命的呵护和对和平的守候,譬如《快于光》一诗写当代中国空军的速度之快和技艺超群,其落脚点是“生命”:“一瞬间/仅仅是一瞬间/因你的技艺超群/战争为你选择了生”。刘笑伟抒写的是和平时代的军旅诗,他在诗意的提取与传达方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诗歌中那些“品味硝烟芬芳的年轻的脸孔”彰显出新一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是涅槃重生的青春中国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硝烟”与“芬芳”的并置传达出新时代军人的观念转变,在战争年代,“硝烟”意味着战争的残酷、家园的凋敝和亲人的劫难,而在这里,“硝烟”以其独有的芬芳气息暗示了和平的美好。军旅诗的终极思想旨归在于浇筑和平的价值理念,刘笑伟显然深谙此理,他诗歌中频频出现的坦克、手榴弹、手枪等意象,在培植尚武精神的同时,传达了更深层的和平愿景:“枪是世界上第一千零一个种族/枪是世界上最刚强也最懦弱的人种/当有一天,所有的枪/在沉寂中长满青苔,或者生根、发芽/它所吐露的花朵/是人间最美的春天”。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身处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建设了空前强大、先进的军队,我们有数量众多的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军人,理应有更多的“歌”与“诗”对它们进行抒写。刘笑伟执著、醉心于军旅诗的探索与创新,“我把在军旅岁月走过的路、吃过的粮,/全部化为体温,化为酒/折叠出纸上蜿蜒曲折的诗行”。他要“让每一个汉字/都穿上盔甲/闪耀青铜的色泽。”在诗的艺术方面,刘笑伟致力于创作风格独特的诗,《岁月青铜》中有一些诗具有“元诗”的意味,既裸露了诗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诗人挣脱艺术束缚、进行艺术创新的努力。刘笑伟诗歌文本中经常出现一首诗的诞生、写作过程,这恰是“时”与“事”的诗意呈现过程。诗人在多首诗中呈现出军旅与诗歌的某种共时状态,如《隐藏》中,蒙古马不仅是战斗热情与力量的象征,更是“文字的心跳”,在虚实相生中弥合了二者的差异,这正是刘笑伟军旅诗歌的典型艺术特征。诗人追求军旅诗降临的“仪式感”,“我准备手工打造一个诗的模型/但还要亲手敲碎它”,所谓“模型”,即区别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契合新时代审美要求的诗歌形式,“敲碎它”意味着这种诗歌形式不是稳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其核心要旨是打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军队的传世诗篇”。我们在欣喜于《岁月青铜》艺术探索实绩的同时,也期待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军旅诗歌的涌现。

(马春光,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